电 话:15098997915
传 真:053188554999
E-mail:jnqchh@163.com
地址:济南市天桥区二环北路7811号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然而在封建社会,正直高洁的文人是难有作为的,正所谓自古文人多磨难。所以,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感情。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艳,又显示出了恬淡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附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这虽然是其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
久而久之,人们由菊花中感悟到的这种品格,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菊花与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节的菊花习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观赏菊花和饮菊花酒是庆祝重阳节的两项主要活动。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菊花盛开在重阳,意为“久久”。于是,菊花成为了吉祥、长寿的象征,纳入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的民族精神的范畴。重阳节也成了敬老节。所以,重阳赏菊,也就蕴含了敬老爱老的喻义。
菊花与诗词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对象,而菊花正是历代诗人吟诵的主题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词章。这些菊花诗词,正是菊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菊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纵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诉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
菊花与传统医学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味甘苦、性微寒、清肝明目、祛毒散火。中医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肿痛、耳鸣、风热感冒、头疼、高血压等病症。若长期食用, 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神农本草经》称:“菊花味苦、平、主风、头晕、肿痛、目欲泪出、皮肤死肌、恶见湿脾、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日华子本草》记载:“菊花治四肢游风,心烦,胞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野菊花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脑骨肿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之功效。《埤雅》称,野菊花“可人药,久服令人长生、明曰、治头晕、安肠胃、去目翳、除胸中烦热、四股游气、久服轻身延年”。《本草备要》认为,野菊花“性甘苦微寒,有疏风热,清头目之功”,可为清热及眼科药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野菊花其性味苦甘微寒,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等有很强的抑杀作用,同时还具有散风清热、消炎解毒、平肝明目、祛痰止咳、理气止痛、凉血止血、抗菌、抗病毒等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头昏、心胸烦热、咽喉肿痛、眩晕耳鸣、流行性感冒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偏头痛、冠心病、乳腺炎、扁桃体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鼻衄、毒蛇咬伤、蜂螫虫咬、疗疮、无名肿毒、扭伤、外伤出血等疾病。
菊花与饮食文化
古人认为,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晋傅玄《菊赋》),“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故而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
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 “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的诗句,正是写食菊的乐趣。郑所南的“道人四季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菊花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宋代《全芳备祖》对这方面的记述就非常详尽和深刻,菊花“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
(据新浪网)
菊花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
兴城海口有座菊花女像,距海口十多海里有个菊花岛,菊花女眼望着菊花岛的方向,似懂事的女儿眺望远方的爹娘。
传说,在没有菊花岛的时候,渤海里住着龙王三太子,他异常凶恶,不仅兴风作浪祸害人,每月还要吃一个童男童女,每年还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做老婆。人们没有办法对付三太子,只好搬家躲灾。
那年,一个叫菊花的姑娘主动提出和三太子成婚。三太子一见到这个眼如星、腮如霞的姑娘,恨不得赶快成婚。不过三太子精得很,菊花入宫前,他先叫宫女搜了她的身子,凡是容易出危险的东西,全部扣下来,只准光着身子进去,到宫里再穿衣服。菊花完全照办了。
进洞房喝交杯酒时,宫女望着宫墙根往年新娘的遗骨,替菊花担心。可菊花就像没看见一样,笑呵呵地一次又一次给三太子斟酒。不一会儿,三太子就醉得人事不知躺在床上了。宫女走后,菊花关好门,杀死了三太子。
之后菊花乔装打扮,打开门,跟着贺喜的客人出了龙宫,踏着水向北走,走到现在的菊花岛位置时,后边浪声震天响。原来巡海夜叉发现三太子死了,鼓浪来追,菊花想,再跑下去,不但自己跑不掉,岸上三百里内的一切也得卷下海,她一横心,撞死在礁石上。菊花的尸体一倒,海底一声惊雷,变成了海岛,挡住了夜叉掀起的巨浪。
菊花死后的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有个新岛出现在海面,次年春天,岛上开满了菊花,从此再也不见三太子来作恶了,大家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人们就为这个岛起名为菊花岛,在岸上立了一座石像来纪念。
传说二:
女娲九十九岁那年,双目突然发红,相继失明。伏羲想起了天塌时拯救他和女娲的石狮子。石狮子救下他俩后,身躯虽然化了,但它留下的尸骨——青风岭还在。他想石狮子一定有办法治好女娲的眼睛。于是他面向青风岭烧了三炷香,跪下祈祷,石狮子说只有玉皇大帝后花园的菊花能医治。
天宫离伏羲家有十万八千里,伏羲也已年过九十九岁,怎能走得动?于是就命他的儿子有熊前往。有熊是个孝子,应声而往,他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路,爬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天梯,才来到南天门。
南天门有天兵天将把守,不易进去。他就顺着宫墙走,想找个缺口。他来到了天宫北侧,发现宫墙外贴墙长着一棵高大的玉树。他就借树爬进去。
正是晚秋季节,唯有凌傲风霜的菊花盛开,于是他挑最大的花朵采摘起来。杨二郎巡逻到这里,正好瞧见,就把有熊抓去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怒,把有熊抓进天牢。
后来玉皇大帝的大女儿雷姐被有熊的英勇行为和孝心所感动爱上了这个凡尘青年。她和有熊私奔下凡,并带走了菊花。
玉皇大帝听闻更是恼怒,想要派人捉拿雷姐和有熊,托塔李天王劝阻了他,并请玉皇大帝成全了雷姐和有熊。把永世不得再回天宫作为惩罚,并且给了雷姐一些嫁妆,就是菊花、山药、牛膝、地黄这四样药种。
雷姐就在覃怀一带种植起了菊花、山药、牛膝、地黄这四种药,销往各地。
(据中国花卉网)